一个怪现象,就摆在眼前,谁也无法解释,俄罗斯的黑海舰队,先是旗舰“莫斯科”号被击沉,接着一艘又一艘舰艇在乌克兰的无人艇攻击下狼狈不堪。
而他们唯一的一艘航母“库兹涅佐夫”号,在船厂里一待就是好几年,修得比造一艘新的还费劲,有军事观察家甚至半开玩笑地说,现在俄罗斯海军的实力,可能都比不上隔壁的日本海上自卫队了。
可奇怪的地方就在这里。它的邻居,也是它最重要的战略伙伴——中国,拥有全世界最强、最大的造船工业。
性能远超法国“西北风”级的075两栖攻击舰,战斗力凶悍的052D驱逐舰,要技术有技术,要产能有产能,而且北京方面也从没说过不卖。
明明有条现成的路,俄罗斯却偏偏不走。这背后拦着的,不是钱,也不是技术,而是一种根植于历史,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障碍。俄罗斯,到底在别扭什么?
想弄明白这种别扭,就得看看“库兹涅佐夫”号。这艘船,早就不是一件武器那么简单了。它更像是一个符号,一个证明俄罗斯还是“大国”的图腾。但也正因为如此,它成了一个沉重到几乎无法背负的包袱。
从2017年开进修理厂那天起,这艘航母的经历简直就是一场连续剧。先是维修它专用的浮动船坞自己沉了,然后一台几十吨重的起重机从天而降,在甲板上砸了个大洞。还没完,2019年又是一场大火,烧得面目全非。
这一连串的事,就像是在告诉全世界:俄罗斯已经没有能力伺候好这么一艘大船了。它的工业体系、技术工人和配套设施,都跟不上了。
这艘航母就这么卡在那儿,成了一个烫手山芋。修吧,是个无底洞。扔了吧,等于亲口承认自己不行了,这口气咽不下去。
更让人觉得荒诞的是,俄罗斯海军还精心养着两个团的舰载机飞行员。这些顶尖的飞行员,每天在陆地上的模拟器里苦练,却等不来一艘能让他们真正施展拳脚的甲板。
这就是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现状:一个消耗着巨大资源,却无法形成战斗力的“尊严”,一个捆住手脚的“累赘”。
“库兹涅佐夫”号的困境,不是偶然的意外,它是整个俄罗斯军事工业衰败的缩影。这艘船之所以修不好,根本原因在于,自从苏联解体,俄罗斯就再也没造过这么大的军舰了。那套庞大的工业体系,早就锈迹斑斑。
其实,莫斯科自己心里也清楚。早在十多年前,他们就放下身段,想从法国买两艘“西北风”级两栖攻击舰。这个举动本身,就是一次坦白:我们自己造不出来了。
结果,后来的地缘政治风波让这笔买卖黄了,法国人把船卖给了埃及。这一下,不仅让俄罗斯海军的现代化计划泡了汤,更把他们工业空心化的窘境,彻底亮在了大庭广众之下。
现在,俄罗斯说要自己造23900型两栖攻击舰。但在外界看来,这更像是一种不服输的表态。在经济和技术都捉襟见肘的情况下,这个项目能走多远,谁也说不好。
毕竟,一个国家的军事荣耀,最终还是要靠船坞里实实在在的钢铁来支撑。当造船的台子都空了,剩下的,也只有褪色的旧梦了。
把俄罗斯海军的窘迫,和中国现成的解决方案放在一起看,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就藏不住了。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,俄罗斯在常规军事力量上,已经掉队了。而它之所以不肯向中国求助,最大的障碍就是那份“老大哥”的面子。
在俄罗斯自己的世界观里,只要核弹头的数量还能跟美国掰手腕,它就还是世界顶级强国。这是它安全感和自尊心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可是在全世界的眼里,一场俄乌战争,把它的常规军力打回了原形。落后的信息化水平、僵化的战术、巨大的装备损失,这些都让“世界第二军事强国”的招牌,显得有些褪色。
这种自己眼中的自己,和别人眼中的自己,形成的巨大反差,让俄罗斯的处境变得极其尴尬,向过去一直被看作“小老弟”的中国,去买自己造不出来的核心装备?
这在心理上,是一道极难迈过去的坎。它等于是在全世界面前,低头承认自己的衰落和对方的强大,所以,即便中国的075性能更好、价格更优,这种实实在在的好处,在“面子”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面前,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当然,他们也可以找一些能摆在台面上的理由。比如,现在战场上急需的是大炮和无人机,海军建设可以先放一放。或者军费实在紧张,买不起大船。但这些,都无法掩盖那个最根本的原因:心态失衡了。
现在再回头看开篇那个怪现象,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。俄罗斯不是看不到那条出路,而是无法放下过去的身份,去走那条最正确的路。
真正困住它的,不是敌人,也不是技术,而是那个早已消失的“苏联老大哥”的影子,所以,关于俄罗斯军事实力到底是“一流”还是“二流”的争论,或许意义不大。
关键在于,它什么时候能看清镜子里的自己,而不是活在历史的画像里。这个选择,不仅决定着“库兹涅佐夫”号最终是变成一堆废铁还是重获新生,更决定着这支曾经令人生畏的军队,未来将走向何方。
启运配资-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-股票配资怎么玩-线上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